在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被脫發、頭痛、失眠等問題困擾。中醫認為,人體是統一的整體,這些發生在頭部的不適,能反映全身的健康狀態不佳。養生,應從“頭”開始,幾個頭部保健手法學起來。
頭部與人體的精神、思維、意識、視覺等密切相關。《難經》記 載“頭為諸陽之,人體的手、足三陽經均會會”聚于頭面部,這些陽經氣血皆上注于頭,為頭部提供了充足的陽氣,使其成為人一身陽氣最旺盛的部位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“腦為元神之府”而頭包含腦髓,是人體精神、意識、思維活動的中樞,其功能正常與否,直接影響人的精神狀態和思維能力。
常做頭部保健操
頭部經絡、穴位豐富,是養生的重點部位,通過按摩頭部的經絡、穴位,可以調節氣血運行,達到養生、治未病的目的。
太陽穴是益智明目的要穴,常按揉能夠明顯增加腦供血,提高記憶力。用兩手中指指面按兩側太陽穴,以有微脹感為度,按揉30次左右。
開天門有安神定志的作用,可減少因壓力造成的失眠健忘。先用兩手拇指指面輕推印堂穴直至發際10次,然后再由發際直推至百會穴10次,如此為1遍,連續進行3遍。
輕揉而有節奏地叩擊頭皮,能夠有效放松頭部,改善煩躁情緒。用兩手10個手指指端有節律地輕輕叩擊頭部及枕部,由頭中向兩側或由前向后叩擊,兩目微閉,叩3分鐘,最后掌擊百會穴3次。
刺激百會穴不但可以開竅醒腦,以勞宮穴與之相對還可以交通心腎。雙眼目視前方,保持均勻呼吸,以右手掌的勞宮穴(握拳屈指時,位于中指尖處)對準百會穴作震顫法3分鐘。
抹額是安神促睡眠的有效手法之一。先在前額適當涂抹潤膚露,再以兩手食指屈曲成弓狀,第二指節內側面緊貼印堂,由前額正中向兩側推,進行40次。
可用梳子或手指沿著頭部經絡走向梳理頭發。如從前額正中的督脈開始,向頭頂、后頭部梳理,再梳理兩側的膀胱經和膽經、三焦經。梳理時力度適中,以頭皮微微發熱為宜,可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。
免責聲明:本文內容整理來自人民網科普,如有侵權行為,請及時聯系我們,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。本文所有信息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形式的醫療建議、市場建議或商業建議!
Copyright ? 2019 佛山市凌遠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|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[(粵)-非經營性—2018—0160] |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17265號